找到相关内容272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法师答:学佛的人有什么通病?

    哀哉。此世间学佛者大多数之通病。(文钞三编卷二复郭汉儒居士书一) 更多印光法师佛教问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0481109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什么学佛者要常亲近善知识?善知识要具备什么条件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善知识(梵语kalyanamitra),初发心学佛,对佛法一窍不通,易入歧途,行门不通,修从何起!是故,刚发心学佛者,应该低声下气常亲近善知识,因善知识而引发我们的善根、慧根,开启我们的智慧门,踏上菩提之道,关闭生死之因,是故,学佛者须常亲近善知识。 华严经云:“常亲近善知识,乃至穷劫发愿与善知识在一起,可得无量法门,得无量智慧,坚固无比道心,速成佛道故。&rdquo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525912250.html
  • 了幻法师答: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?

    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? 了幻法师答:学佛者应经常向社会及贫苦者布施。布施的基本原则是: (1)、不自苦:应衡量现实的经济状况,不必存有与人比较的心态,只要随力布施,即使微分供养,也会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。 (2)、不自恼:凡所有施,皆随喜随缘,不须为难勉强。 (3)、不后悔:布施后,不生起懊悔的心,不计算功德多寡,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。 (4)、有意义:布施就像播种,种子要落在肥沃的土地,...

    了幻法师

    婚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1071251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为何分为八个宗派?

    佛者,个人的智慧有深浅,性向有差别,喜好的法门各有立场不同,甚至善根有薄厚,在这种种不同的条件之下,因而引发大藏经的探讨与学习,就有所分别取舍,历代祖师大德就将法海藏经,分门别类,组织各宗各派,但应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8191259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五时说法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何谓五时说法?就是将佛陀成道后,广宣正法,度之有情,一直到入灭为止,这段四十九年的弘法,分为五个时段,让学佛者能提纲契领,依时间先后分出应机应理五个时段,现在叙述如下:   大圣佛陀成道后,于最初三七日,广宣华严经,度大菩萨,是华严时。继而于鹿野苑等处,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,度声闻(梵语srava—ka)缘觉乘(梵语pratyeka buddha—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205312605.html
  • 大庆市净觉寺恭请佛舍利

    舍利犹存,盛世建寺,梵刹独立。讫今十载,缘殊业胜。故所闻者,咸应至敬於五内之萌;所见者,靡不礼叩於首足之顿。今所云:吉祥佛者是,福德众生培,舍利光无际,梵刹遍生辉。 ...

    净觉寺弘法部

    |净觉寺|本英法师|舍利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7/08594413114.html
  • “千亿大念诵”北京修学小组开始报名

    为更好地解行并进,共沐佛陀和祖师教导的甘露法语,“千亿大念诵”北京服务中心主办的“千亿北京共修小组”,从即日起开始报名。 报名对象:正信学佛,或发心纯正有愿学佛者。 报名者范围:北京地区同修,或可以保证每周1—2次前往北京参加共修者。 共修内容:净土经典、祖师论著、念佛、人伦基础学习。 拟修学内容: 经论类:《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》、《莲池大师竹窗随笔》、《劝发菩提心文》、《...

    千亿大念诵

    |千亿|大念诵|东林寺|大安法师|回向|小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9/14040614848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修净土人适宜广学多闻吗?

    印光法师答:末世众生,欲了生死,非仗佛力,决难如愿。至于各宗法门,俱应研究。而智识浅鲜,世务纷繁之人,何能兼顾。欲学余宗,必须净土已得大通,了无疑惑,方可。若净宗不通,一学余宗,稍有所得,便将净土置之度外。将来所得之益,只可作未来得度之因,决不能即生便出生死也。汝于净土,尚未知门径,何得便欲学唯识。今之学佛者,多半皆属好高务胜,欲于大众前作通家,并非为了生死以学佛也。(三编卷三复王智卓居士书) 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9/20182228778.html
  • “忆念”之义

    “忆念”之义  善导大师《观经疏》〈散善义〉“就行立信”言:“若修正助二行,心常亲近,忆念不断,名为无间。”  又于〈定善义〉“亲缘”之文言:“众生忆念佛者,佛亦忆念众生;彼此三业,不相舍离。故名亲缘。”  “忆念”者,记忆不忘。“忆”者忆持不忘,“念”者明记不忘;深刻于心内,记忆而不忘失。  《唯识论》三言:“云何为念?于曾受境,令心明记不忘。”于曾见闻觉知之人事物,记忆不忘,一思则现。  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563352.html
  • 佛教徒身分建构时的困惑

    解脱的鼓励和肯定。是以,佛教的皈依仪式并不给学佛者确立一种非常特殊(神性基础)的身分而与他者有太大的区别。   甚至,整体来说,佛教本就是个以人为中心的宗教,不论是个人或众生——而且不管是学佛者或非学佛者,都是佛教的关怀所在。若说佛陀要代表什么“终极实在”的话,那“终极实在”便是成就涅槃的众生。由于任谁都有成就涅槃的机会(即所谓众生皆有佛性),所以本质上大家都是同等的,只是当下选择不选择学佛(...

    郑庭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2367126.html